您现在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常见问题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55岁雷军一BBIN BBIN宝盈集团战到底

发布日期:2024-04-01 03:30 浏览次数:

  21.59万起步的价格,27分钟预定50000台的成绩,足以让台下的同行瑟瑟发抖,也足以在网上引发激烈的讨论。

  三年之前,他正式宣布造车,彼时电车市场方兴未艾,网友怂恿雷军入局,还调侃他说:“雷军造车,天命所归;雷字带电,军字带车。”

  三年的光景,市场瞬息万变,苹果宣布放弃造车、有的新势力车企干脆转行直播带货,网友替雷军着急,他却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公布了外观,不公布内饰;公布技术规格,不公布售价与上市时间。前两个月,雷军在网上被网友调侃惨了。

  正所谓,“好米,知时捷;当春,乃发售。”在这个3月的尾巴、春天的开端,所有的等待与期待,终于有了结果。

  发布会上,雷军用自己擅长的“米氏对比法”,将小米SU7先后对标特斯拉、保时捷,一番对比下来,动力方面,小米无比澎湃;售价方面,显得诚意十足。

  虽然赢面很大,但我们知道,目下的汽车市场,强敌环绕、如履薄冰,雷军的胜算究竟几何,目前不得而知。

  其实,早在开始造车那一刻,雷军就做好了失败的准备,可能会一败涂地,可能要名誉扫地,但他选择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他出生于湖北,从小勤奋读书,1987年时,拿着能上清华北大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进入大学后,雷军并没有懈怠,反而加倍用功学习。——他想靠自己努力养活自己,而不是再去给家里增加经济负担。

  最终,雷军“席卷了武汉大学所有奖学金”,以及,通过给杂志和报刊投稿赚取稿费。从大二开始,他就基本实现了经济独立。

  武汉大学历来注重制度改革,1981年8月份开始,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全面推行“学分制”。也就是说,不管过程怎样,学生只要修够一定学分,就可以顺利毕业。

  雷军巧妙地利用了这一“bug”。他通过压缩上课时间的方式,“重点课程听二分之一的课,非重点听四分之一的课程”,空出的时间全部拿来自学,最后快速通关,仅仅两年就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

  无“债”一身轻的雷军,平素最爱去有“武汉中关村”之称的电子一条街闲逛。他去那里偶尔接点小活儿,主要为了蹭店家的电脑。

  1989年8月,电子街某店主接到一个写加密软件的大活儿,店主自问以一己之力难以完成这份工作,便找来雷军帮忙。

  两人没日没夜地大干两周,总算完成了那个软件,店主也很痛快,当面甩给雷军50元“巨钞”——这亦是雷军靠写软件赚取的第一桶金。

  这款软件销路非常好,两人因此成了“电子一条街”的风云人物,甚至,说句不谦虚的话,放眼当时的全中国,他们也几乎是第一梯队的软件开发人员。

  大四那年,雷军再接再厉又开发了一款毒软件。彼时的国人,对“电脑病毒”还没有概念,当病毒入侵时,有人甚至闹过给电脑戴口罩的笑话。雷军开发的软件,对于很多小白来说,犹如及时雨一般。

  一次次的成功,加之硅谷乔布斯、盖茨等人的光辉事迹,让雷军动了创业的念头。说干就干,大四暑假期间,他竟真的与三个朋友成立了公司。

  四个人彼时还都是小伙子,也都是“书生”,毫无社会经验,对于做生意的事情一知半解。公司最鼎盛的时候,一股脑招了14个人,规模虽大,但所做的生意经常是打字复印之类的“力气活”。

  雷军也常常被三大股东从自习室拉出去开会,四人开会讨论的重要议题往往是:究竟谁当董事长,谁当总经理。

  他后来说过:“创业好比跳悬崖,只有5%的人会活下来。”说这句话之时,他是有切身体会的。

  从武大毕业,雷军被分配到北京的航天部某研究所工作。这份工作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可谓梦寐以求,但他觉得无聊而乏味。

  和大学时代类似,但凡有闲暇时间,雷军总是往中关村跑,某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那里见识到一款叫WPS的软件。这款软件界面简洁、美观易用,雷军一下子就被迷住了。

  不同于今日,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小到不足以显示汉字,假如有汉字等字符出现,只能以乱码的形式呈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彼时的程序员开动脑筋,从螺蛳壳里做道场,开发了一个叫“汉卡”的外接扩展卡。

  想要正常使用WPS,必须要依靠这种“汉卡”,但汉卡的缺点是过于昂贵,1990年初,想要买齐一套软件与汉卡,动辄需要两千多元,彼时雷军的收入已经很可观了,但这笔钱对于他来说依旧是天文数字。

  他决定破解这款软件,并将之移植到普通电脑上。雷军后来回忆,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他几乎两周没怎么睡觉。正所谓苦尽甘来,他不但成功解密了软件,还做了一些增强与完善,雷军修改的WPS版本成为当时国内最流行的版本。

  雷军的工作引起一个叫求伯君的年轻人关注,求伯君本人正是WPS的作者,当然,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如雷贯耳的称号:中国第一程序员。

  求伯君不是为找雷军麻烦的,恰恰相反,他诚意邀请雷军加入自己供职的金山公司。

  单纯通过开发软件,从一文不名到光彩照人,求伯君的经历吸引到了雷军。他考虑了一个晚上,最终接受了对方的邀约。

  1992年1月,23岁的雷军正式加盟金山,成为该公司的第六号员工。半年之后,年轻气盛的他,开始主导野心勃勃的“盘古组件”计划。

  所谓的“盘古组件”,一如今天我们使用的office,它的目标是满足全场景办公的需求。在当年,这注定是一个宏大乃至不切实际的计划,“盘古”因此让雷军生出了创业时才有的豪迈感觉。

  为了开发“盘古组件”,金山公司总计投入2000万元,前后耗费3年之久。结果却一败涂地,“盘古”销量惨淡,几乎没有给公司带来一分钱的盈利。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雷军这边还没缓上劲儿来呢,大洋彼岸的微软又气势汹汹地进了内地市场。

  作为互联网世界毋庸置疑的“大佬”,微软竟然“屈尊”来找金山谈判。微软方面声称,为了方便广大用户,希望金山和微软的文档格式能相互共享,这样用户就能畅通无阻地使用了。

  以“老实人”雷军为代表的金山高层,还在为微软的大局观而拍案叫绝。殊不知,这是微软埋的一颗雷。

  不久之后,微软如约发布了自己的全新操作系统。当新的操作系统上市时,邪门的是,微软竟默认甚至纵容了广大用户使用“盗版”。

  结果,没过去多长时间,Windows系统就火遍了大江南北。直到此时,雷军才明白微软的险恶用心:为了抢占用户,它不惜损害自己的利益,“免费”给别人使用系统及软件。

  雷军后来解释说:“Word软件对微软来说,只是蛋糕的一部分;而WPS之于金山,几乎是这块蛋糕的全部。” 微软采取纵容用户的手段,不但轻松抢占市场份额,还借刀人地扼了金山。

  当年的IT届有句俗话:“微软之下,寸草不生。”直到金山差点倒闭时,雷军才意识到这八个字的威力。

  雷军的这次创业,既可以认为是失败了,又可以说大获成功。因为虽然饱含自己心血的东西一败涂地,但靠着诸如“金山影霸”和游戏等“业余爱好”,公司竟起死回生,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这段经历让雷军对于创业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突然信命了,创业能否成功主要看命,而非某个人的勤奋,“所谓命,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

  直到2007年10月,在雷军主导下,金山公司成功上市,两个月之后,一天工作超16小时、中关村的劳模雷军同志,因“健康原因”宣布辞去公司总裁及CEO职位。

  “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创办小米科技公司的那段时间,雷军接受媒体采访,说了一句饱受争议的话:“乔布斯有一天也会死,所以我们还有机会。”

  他口中的“机会”,也就是争夺“移动互联网”的时机。雷军把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体现进了新公司的名字中,小米的汉语拼音MI,正是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的英文缩写。

  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宣布成立。公司开业当天,一位创始人的父亲熬了一锅小米粥,送到办公室,他们一人喝了一碗粥。

  所谓“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当时而言也就是手机,生产手机也正是雷军的梦想。

  但由于山寨厂商横行,彼时的中国手机厂商,实事求是地说,口碑并不十分好。他也是憋了一年多,才宣布要进军手机市场的。

  雷军自以为找对了“风口”,但他显然又天真了,毕竟,并不是说某个大佬走了,上天就会格外垂青于他。

  很多上游供应商打一开始就不信任他们。小米的某位创始人曾经在摩托罗拉供职,当他试着去从相熟的供应商购买配件时,对方却礼貌而诚恳地拒绝道:“我们永远都是朋友,但在商言商,元器件你就别找我了。”

  用“互联网思维”造手机,小米之前尚无先例,势必困难重重。雷军采用最笨的办法解决难题,他回忆说:“我们把所有排名第一的老大,业内的供应商全部敲了一遍”。

  就这样一家家去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人愿意搭理他们了。磕磕绊绊之下,小米终于造出了手机。

  诚然网上充斥着对它的批评,什么“丝机”“谁买小米啊”……但用罗永浩的话:“山寨手机就是小米的,这是典型的良币驱逐劣币。从这个意义上,小米是功德无量的。”

  2021年初春,在一场主题为“生生不息”的发布会上,雷军含情脉脉地回忆自己的人生,最后的“One more thing”环节,他向外界宣布:小米将要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

  ● 2021年,雷军在“生生不息”发布会上,宣布小米将正式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雷军经常讲一句话:“顺势而为。”我们必须得承认,这个星球上某些伟大的公司,譬如苹果、微软……是能够创造“势”,甚至改变人类的习惯的,但是小米有这个实力吗?

  遥想当年,雷军是以挑战者的姿态进入手机行业的。而今,他却是在轿车竞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入场,此时的这个时间绝不称是“顺势”。并且,如今的小米不再是挑战者(小米汽车21万起步的售价也许公道但称不上便宜),而是众多车企争相讨伐的对象。

  关于创业,雷军总结过无数经验,但不管未来小米汽车成功与否,他一次次的创业经历却告诉人们:

  人们常说五十岁是知天命之年,但55岁的雷军说,“不干就落伍了,我害怕确定的人生”。

  他说造车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战”,但他从未放弃战斗。时时刻刻,像少年一般飞驰,向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