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还是京东的刘强东?这些富豪雄踞富豪榜单多年,早已被人们耳熟能详。
但有一个人,一直默默无闻地做着富豪,他的名字鲜为人知,直到2021年11月11日,九鼎新材正式宣布更名为正威新材,人们这才知道,正威已实际握有九鼎新材近30%的股权占比。
2021年,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正威以7000亿元的营收额,成功跃居榜单第四名,超过了阿里巴巴和马化腾的腾讯,而这个王文银究竟是啥来头?
王文银出生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正值中国经济的停滞期,一个“穷”字,贯穿了农村娃王文银的童年。
1993年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深圳作为经济开放的前沿城市,既吸引着国外经济实体的,又吸引着国内一大批有梦想的人,来这里寻梦淘金。
到了深圳,王文银的400元也只剩下10元,这点钱连住旅馆都不够,更别提吃饭,路下的桥洞便成了王文银暂时的住所。
王文银默默地将他的大学毕业证书放起来,因为天文学专业在这里毫无用武之地。
王文银更知道,没有当过士兵的将军,一定带不好兵,他决定放下身段从基层做起。
作为仓库管理员,每天都要和上千种各类电线配件打交道,每种产品都有各自的编码。
王文银是个有心人,他知道要在众多打工者中脱颖而出,必须有异于常人的本事。
他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把这些物料的编码烂熟于心,这使他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王文银成了业界为数不多的年薪超过百万的高管,加上他的勤奋思变,王文银的业绩提成也迅速爆涨。
很快,他就为自己积累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这也为王文银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还没有开始创业之前,王文银曾对他的下属说,他要创办自己的公司,开办自己的工厂。
1995年,他用自己打工积累的2000多万元,创建了携威实业有限公司,那一年王文银27岁。
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许多供货商还没有建立起和王文银的诚信机制,王文银的每一次进货都是付现款。
为了确保每一次出货都安全无误,王文银亲自开车送货,在睁开眼的时间,王文银几乎都在路上。
做生意凭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当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和人脉时,王文银认为,规模扩大的时机到了。
细节决定成败,为了工厂顺利开工,王文银坚持在工地吃住,直到几个月后工厂建成。
工厂建成后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第三个月的销售额更是达到了1000万元。
1999年,王文银合并了所有的工厂,创办了正威国际集团,总资产达10亿元。
从中间环节的销售到上游的制造业,正威集团正逐渐形成一条产业链。而它的产品也被销往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
到2003年,正威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全球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
王文银知道这场危机不会持续太久,这正是他为自己扩大生产规模,低价购买设备的最好时机。
他迅速与供应商展开谈判,迫于库存压力,供应商以较低的价格将设备卖给王文银。
当危机过后,很多企业还没有回过神来,王文银已经开始转动机器,实现盈利了。
按照常规,电源线的生产企业不会购买矿山,这个开矿成本远大于企业的制造成本,可是王文银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在他看来,“非典”时期各种资产价格下跌,正是买入的绝佳时机,钨铜等矿产在“非典”过后,一定会迎来价格抬头。
不过王文银心里还有更大的局,他要制造出最好的铜杆、铜线,实现铜矿开采,电线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
他把目光投向了安徽的铜陵,铜陵的铜在全国都很出名,在选矿、开采、冶炼上都很有优势,但在铜杆的生产上,却一直苦于没有企业与之对接。
还有就是企业内部的需求量最多不超过3万吨,没理由上马一个30万吨的项目。
可是王文银看到的是全国的铜杆需求量,拿下铜杆的生产项目,完全可以替代进口的位置,仅这一项,也能带来丰厚的利润。
为此,他不惜花重金购买德国西马克的设备,挑选世界最顶级的铜板——A级铜板,用高薪聘请行业的顶尖人才—文德忠。
果然不出所料,王文银的铜杆质量与口碑得到众多客户的信赖,即使每吨高出同行业几百元,大家还是愿意争相购买他的铜杆。
王文银当初的决择是正确的,正威旗下的全威铜业,每年都为正威创收一百多亿,是正威进驻百强企业,不可或缺的功臣。
那么2008年全球危机,他看到的是欧美市场铜价的暴跌,他再次如法炮制。
可以说,没有这三次冒险,就没有现在的王文银,而正威集团也不会在短时间内迈入世界五百强的行列。
用王文银自己的话说,“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敢冒险。每一个成功的人,其实都是一个‘疯子’。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建非常之功。”
“铜王”这个称号对王文银来说实至名归,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王文银所拥有的铜矿储备资源都是首屈一指。
从古代经典到现代人文科技,从天文地理到时政人物,从历史哲学到财经商界,王文银的读书领域可谓宽泛,这也造就了他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
王文银做的读书笔记前前后后有几百本了,随手翻开一本,都可以看到他摘抄的名言警句,读书心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王文银喜欢读《道德经》,上学的时候喜欢摘录里面的名句,后来他每天都读,现在已经能够全篇背诵。
王文银不仅自己读书,他还要求员工读书,做读书笔记,并把做读书笔记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里。
读书笔记做得好,会有100到10000元不等的奖励,公司的高管则要求每年读24本书。
王文银靠一根铜线起家,他所创办的正威国际集团,在二十多年的时间,迅速成长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也为自己赚得7000亿身家。
从最初电线的生产销售,到世界顶级铜杆的制造,再到铜矿的开采、加工。可以说,正威有非常强的造血机制,它不上市,也能在业内做到最好。
不过从2017年开始,王文银的思维发生转变,他决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
2017~2019年,作为正威集团旗下的两大子公司,西安正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深圳翼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分别十多亿元,拿下九鼎新材接近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成为九鼎最大的股东。
而正威新材,其经营范围也由过去的玻璃纤维业务,转向毫米波芯片和毫米波高频半导体的制造和销售。
就在王文银的实业经济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另一个消息传来:正威以高价收购徽商银行最大的股东中静系全额的股份。
从产业到,用王文银的话来说,他要两条腿走路,一条实业,一条。实现产融相结合。
2020年,王文银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采访的记者说,是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成就了今天的他。
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论坛组委会授予王文银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奖。
2021年3月4日到11日,王文银作为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与国家领导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政协委员一起共商国是。
二十多年来,王文银带领正威集团,发扬“闯、创、干”的精神,心怀使命,不忘初心,实现从内到外的真正富裕。
2021年11月新浪财经《接盘徽商银行,拥有10万亿元探明矿产价值的王文银是啥来头?》
2014年《小康杂志》之《书中自有黄金屋:王文银和他的200本读书笔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