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场机构天眼查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我国半导体相关企业约达7.3万家,其中有超过2万家半导体相关企业是在2020年新成立的家,数量较2019年增了1.3倍。
企业数量的增加,似乎也带起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制造激情。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就在2021年前6个月,我国集成电路产量实现了48.1%的同比增幅。与此同时,教育部以及有关部门,还有越来越多的高校也不甘落后,发力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培育更多人才。
就在今年4月下旬,位于我国高校“第一梯队”的清华大学官宣,将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在此之前,我国教育部于今年1月13日正式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列为一级学科。要知道,清华大学被誉为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黄埔军校”。
当前,我国多家知名半导体相关企业的创始人,例如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长江存储创始人赵伟国等,都是自清华大学毕业的。
就在清华大学率先设立芯片学院之后,另一所与其“齐名”的高校——北京大学也跟进了这一行动。据媒体最新报道,北京时间7月15日,北京大学举行了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仪式。正式加入为国家培育更多集成电路人才的队伍当中。而在前一天(7月14日),我国另一所高等学府——华中科技大学也宣布集成电路学院也正式揭牌成立。
据报道,在北大的芯片学院成立仪式当天,中芯国际、韦尔股份、华为、北方华创、长江存储等知名芯片行业巨头都派代表来到了现场,同时还和北大签署了联合培养集成电路人才的合作协议。
如果说,清华大学是我国半导体行业的黄埔军校,那北京大学无疑就是我国半导体事业的起源。资料显示,我国第一个半导体课程就是在北大设立,当时这个课程还说由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开拓者黄昆、王守武、汤定元、洪朝生等人进行授课。
王守武是我国知名的物理学家,参与了我国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制,同时还提升了集成电路大规模生产的成品率,创建了我国首个半导体零部件工厂、还有半导体研究室,以及全国半导体测试中心,是我国半导体材料、设备到生产的“先锋人士”。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如果没有先辈们创立的半导体相关的专业,也就没有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现在。例如,当前撑起我国芯片代工行业“半壁江山”的中芯国际,其创始人之一王阳元就是1958年届北大物理学系的毕业生。
就在2004年,王阳元以及张汝京博士等学者还联合在北大发起了“863”高技术课题,对90nm-65nm工艺进行研究。另外还有我国半导体设备行业的龙头老大——中微公司,这家中企的“掌舵者”尹志尧则是北大化学系毕业的。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