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BBIN BBIN宝盈集团功率半导体-现状和展望

发布日期:2024-04-14 04:45 浏览次数:

  功率半导体主要包括功率二极管、肖特基二极管、可控硅晶闸管、功率双极晶体管、 POWER MOS IGBT(绝缘栅晶体管)。

  IDM模式(集成-器件-制造):包括设计-制造- 封测,甚至是下游电子终端产品;国内市场,士兰微、华微、扬杰等主要是IDM模式;Foundry:芯片加工,像上海的华虹,中芯国际;fabless(垂直分工):Fabless指的是没有芯片生产能力,但是有芯片设计能力的厂商,直接面对用户。

  功率半导体大圆片的尺寸:主要包括6、8寸,以8英寸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国际市场都是8英寸在做功率器件,少量的是6寸线寸的相对比较多。国外英飞凌有1条12英寸,日本东芝、三菱 ,韩国台湾企业,功率半导体方面主要还是8英寸;12英寸有难度,以IGBT为例,硅片减薄到70-120微米后还要有多步工艺加工,难度非常大;有比较优势的是8英寸加工技术成熟。

  功率器件应用:汽车(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UPS、轨道交通 、光伏 、风电(逆变转换) 、马达驱动 (直流交流)、工业领域(电焊机)、 医疗以及很大需求的消费类 (白色家电 、照明 、照相机camera) 。以Yole公布的IGBT在各个应用领域占比的数据为例,14年和2020年的数据比较,14年IGBT汽车电子占比24%,预计2020年上升至46%,接近50%;第二大应用是马达,14年马达驱动占比是15%,2020年占比预计是12%;14年光伏逆变器IGBT的占比是10%,2020年占比是9%;14年电焊机3%,2020年保持在3%左右;14年IGBT白色家电占比5%,2020年预计是3%。最大的增量是电动汽车和混合电动汽车。IGBT芯片制造——模块IPM——逆变器(装置)三部分,以汽车为例,

  (2)IGBT模块有(电动汽车的驱动模块),三菱,NISSAN,英飞凌 ,BOSCH和比亚迪等。

  (3)新能源汽车逆变电源 :三菱的逆变电源用在伏特汽车、NISSAN用在自己车上,英飞凌、BOSCH用于大众,DAIMLER汽车上。

  以白色家电使用的 IGBT模块(IPM)为例,1年空调1.5亿台,变频的有9700万台,9700万台会用到IPM模块1.9亿块(包括压缩机、风扇等),6通道IPM(需要6对IGBT和二极管等)用到的芯片大约是4.5亿颗,需要8英寸硅片49.3万片。

  汽车用IGBT 占所有应用领域比达到24% 到2020年 46%;(Yole)白电(空调 ,8英寸30-40万片,占比产能5%不到,IGBT用量非常大);(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中国家电研究院)除了三菱 、英飞凌等国外企业,国内有几家厂商做IGBT(士兰微、华微 、比亚迪等) ;功率二极管(华微 扬杰 捷捷微 苏州固锝)。

  进口替代已经起步多年。现在开始逐步进入 “大家电”,“小家电”,小功率“逆变电源”,“马达驱动”,“逆变焊机”领域。

  功率器件在国内设计及应用配套相比国外差距很大。80-90年代国内,外同时起步,国内企业原地踏步,没有国际视野思想跟不上。而国外企业却是突飞猛进。

  现在国内加工水平与国外企业一样(华宏NEC每月给美国万代加工3.5万片功率MOSFET),但是,国产化比较难的原因主要还是品牌的认知度,需要时间去积淀。目前,国内的IGBT主要应用在家电领域,轨道交通、汽车都有较高的进入壁垒,有一定的行业保护,例如汽车领域的功率器件厂商必须具备汽车电子牌照才可以进入。目前难度系数较低的是光伏领域,国内市场很大,华为1年产值1000亿,国内IGBT可以按照市场门槛的高低的优先次序选择性切入。如切入每年几百亿产值的小家电企业。

  如美国Vishay的 mosfet大量应用于汽车,包括 雨刷 、马达 、座椅移动等都靠模块驱动;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逐步代替进口,功率器件的涨价主要还是由于硅片,金属,光刻胶,特种气体等材料涨价。由于生产商的设备折旧已经完成,器件的加工成本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增加。所以,总趋势是涨一点价。

  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主要是指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如砷化镓(GaAs)、锑化铟(InSb);三元化合物半导体,如GaAsAl、GaAsP;还有一些固溶体半导体,如Ge-Si、GaAs-GaP;玻璃半导体(又称非晶态半导体),如非晶硅、玻璃态氧化物半导体;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主要以碳化硅(SiC) 、氮化镓( GaN)、氧化锌(ZnO)、金刚石、氮化铝(AlN)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

  国家科技、工信部,1,2专项持续多年支持三代半导体的发展。国外,日本、美国、欧洲包括国内的企业均在积极地布局,近5年发展较快,应用领域覆盖光伏逆变,电机驱动,新能源汽车等等。瓶颈主要是在于材料端,不管国外还是国内企业主要的瓶颈就在于材料的良率太低,价格高,材料取得突破之后会有大规模的应用,制造的工艺、技术、制造技术除少量变动,不会有太多的难点。

  国家一直在推进国产化,从家电到光伏行业均给予一定的支持,光伏逆变器华为1家1年的销售额是1000亿,合肥阳光电源排名第二,几百亿的销售额,用量非常大。进口替代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国际大品牌应用客户在更换产品厂商时,认证难度系数较大,国产品牌目前的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2)国外的企业多数采用8英寸线制造,成本已经控制的非常低,国内企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加强。制造能力、技术等没有壁垒,贸易摩擦对国内功率器件的生产企业影响有限,主要难度还是本土企业品牌市场认知度。

  1)对于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原材料的价格很高是困扰了国内外公司的主要问题;

  2)大硅片方面,不管是8英寸还是12英寸,国内企业都可以做,但是表面COP等缺陷控制水平低,产品成本率较低,良率低。虽然晚了些,但是现在8英寸,12英寸大硅片的制造国家也开始布局了。

  功率Mosfet 范围主要是 20v-300v以内,应用在手持的电器 、风扇驱动,马达驱动,汽车电子(马达驱动、玻璃门、雨刷、座椅等),国内有一些产能用在电动二轮车上,但没有应用于汽车上,因为没有汽车电子牌照。

  国内有士兰微、华微电子、苏州固锝、扬杰科技、富满电子、韦尔股份、长电科技,和国外厂家比较规模相对较小。台湾也有功率器件制造如台湾大中、台湾尼克松、台湾富鼎先进、台湾茂达电子、台湾强茂、台湾友顺 。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