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板块整体业绩:受行业景气度影响,半导体利润端整体承压。2023年,半导体行业整体处于“周期下行-底部复苏”阶段,智能手机、笔电等终端销售疲弱,导致上游半导体存储芯片、模拟芯片等零部件需求不振,行业景气承压。截至2024年1月31日,申万半导体151家企业中,共有95家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快报,占比62.91%,披露率高于A股市场整体水平;95家企业中,26家预计2023年业绩实现正向增长,占比27.37%,69家预计2023年业绩同比下降,占比72.63%。
细分领域2023年业绩情况。1)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持续推进,约七成设备企业23年业绩实现同比增长。受益国内晶圆厂建厂潮兴起,以及国产半导体设备在内资晶圆厂中份额提升,半导体设备行业景气高企。已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的半导体设备企业中,约七成企业全年业绩实现同比增长。分季度看,大多设备龙头企业23Q4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大幅增长,如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2)半导体材料:行业呈现去库存特征,全年业绩大多同比下滑。相比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板块2023年业绩表现一般,主要原因为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仍然呈现去库存特征,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对上游半导体材料的需求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同业竞争加剧、国内产品导入进度较慢等因素,也导致国内半导体材料公司业绩承压。虽然进入2023年第四季度,电子终端需求已有复苏迹象,但行业库存调整仍在持续,有望在2024年迎来回暖;(3)半导体封测:行业产能利用率下滑,23Q4环比改善明显。受半导体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大多半导体封测企业2023年业绩承压,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且产能利用率在低位徘徊。分季度来看,通富微电、华天科技23Q4业绩环比增幅明显(按预告区间中值计算,下同),长电科技预计Q4营收环比实现小幅增长,甬矽电子预计23Q4实现扭亏为盈,表明行业正从底部逐步复苏;4)分立器件:板块内部业绩分化,关注需求复苏与成本下降情况。2023年分立器件、功率半导体企业整体业绩表现一般,主要原因为行业竞争加剧、下游消费&工业等需求萎靡,以及板块去库存的影响。2023年板块内企业业绩呈现较大分化,如宏微科技预计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约52%,士兰微、东微半导和源杰科技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但士兰微23Q4净利润预计实现环比大幅改善,实现扭亏为盈。在经历近两年降价与库存消化,板块库存趋于健康后,行业基本面已逐步好转。2024年1月,捷捷微电、深微半导体等部分厂商相继发布涨价函,后续关注下游市场复苏及上游原材料成本、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情况;5)芯片设计:模拟、MCU等继续承压,存储、射频、CIS四季度环比改善。2023年IC设计板块内细分领域业绩分化明显,受益下游消费类电子需求回温,叠加AI拉动存力需求,半导体存储、射频、CIS板块业绩修复较快,23Q4利润已实现环比改善,2024年有望继续复苏;而模拟芯片、MCU等整体延续疲软之势,市场现货充足,市况能见度较低,业内公司业绩承压;6)晶圆代工:中芯国际全年利润大幅下滑,24年资本开支展望较为保守。公司2023年营收表现符合预期,但利润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原因为:下游市场需求疲软,行业库存较高导致去库存缓慢,且同业竞争激烈,集团平均产能利用率降低,晶圆销售数量减少。此外,集团处于高投入期,折旧较2022年增加,因此影响全年利润表现。从公司晶圆销售结构看,受益下游需求复苏,电脑&平板、智能手机Q4占营收比重环比提高,表明下游厂商拉货效果显著;资本开支方面,公司预计2024年资本开支与23年相比大致持平,据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表示,2024年芯片业会面临宏观经济、地缘政治、同业竞争和老产品库存的挑战,预计将出现量增价跌趋势,代工业利用率短期难以回升至前几年的高位水平。
建议:建议从AI创新、周期复苏、和国产替代三方面把握半导体板块机遇。1)AI创新:关注数据中心硬件层面的AI芯片、服务器PCB、IC载板、DDR和先进封装等细分受益领域,此外可关注国产CPU/GPU等自主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2)周期复苏:把握半导体封测、存储芯片、射频、CIS的复苏节奏与厂商库存情况;3)国产替代:随着内资晶圆厂产能持续扩张,叠加下游需求持续复苏,国内半导体设备&材料企业有望进一步深化国产替代进程,市场份额有望加速渗透,带来显著的订单增量。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