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发到南京BBIN BBIN宝盈集团

发布日期:2024-04-21 21:59 浏览次数:

  1934年,中国现代著名实业家和民族化学工业奠基人范旭东先生,在宁创办中国最早的化肥厂——永利铔厂。铔厂规模宏大,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厂”,厂长由侯德榜担任。1937年,侵华日军逼近南京,永利铔厂惨遭轰炸。侯德榜带领工人忍痛西迁至华西,重新开拓基本化工基地。

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发到南京BBIN BBIN宝盈集团(图1)

  酸和碱是化工产品生产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料。制碱的主要原料是食盐。但在华西,井盐却是质差价高,原有制碱工艺不适用,欧洲的新法制碱没有把握。侯德榜决定探索新的制碱方法。在艰苦的条件下,侯德榜反复进行反应温度、原料加入顺序、原料比等方面的基础试验,终于探索出新的制碱方法,这个新工艺使食盐利用率从70%一下子提高到96%。

  为表彰侯德榜开拓新法制碱的功绩,1941年3月15日,永利公司举行厂务会议,全体同仁一致赞同新碱法命名为“侯氏碱法”。侯德榜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要寻找一种更理想的制碱方法,把制碱工业和合成氨工业有机地联合起来,一个全新的氨碱联合流程得以最终完成。从20世纪60年代起,“侯氏碱法”氨碱联合制碱工艺在我国纯碱行业全面推开,目前该制碱法仍然是国际制碱领域的先进技术。侯德榜虽然拥有发明专利权,却将这项技术无偿提供给全世界。

  侯氏碱法,树起了中国化工界自主技术的第一面旗帜。新中国成立后,永利铔厂在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并组建为南化公司。公司始终高举创新大旗,又创造了第一台高压容器、第一炉催化剂等30多项中国化工之最。

  时光的卷轴向未来铺展,回首过往,城市发展的每个脚印里,都闪耀着两个字——创新。

  中国第一只荧光灯、第一只火花塞、第一只电子管、第一套收音机真空管、第一台全自动车床……历史上的南京,向来是科技创新的擎旗者,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基因,催生出源源不断的“全国第一”。

  城市的荣光需要传承接力,今天的南京,依然有无数人在挑战想象力的极限,向神秘莫测的科技高峰进军。只是和过去不同,他们站上了更高能级的平台。

  2024年1月31日,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安徽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共同发布《2023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指数报告显示,三省一市41个城市协同创新能力排名中,上海持续发挥龙头引领地位,杭州、南京、苏州、合肥紧随其后。

  不俗的成绩,一头指向颠覆性创新,在“无人区”闯出从“0”到“1”的新路;另一头指向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城市“研值”,推动创新力迈上新台阶。

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发到南京BBIN BBIN宝盈集团(图2)

  向网络奔赴——紫金山实验室尤肖虎院士团队创新性地将6G技术应用于5G系统,频谱效率提升10倍以上,5G应用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

  往研发靠拢——EDA国创中心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着力打通EDA领域上下游合作机制,形成全国一盘棋、全球一张网的科技研发力量。

  在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科研人员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芯片产线上检测产品。

  用材料创造——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平台依托中国电科55所资源,在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领域崭露锋芒,其产品上车数量已超过1000万只。

  朝农田进发——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成功克隆水稻籼粳亚种关键基因,为优质高产育种和广亲和水稻种质资源创制提供有力支撑。

  新成果、新技术、新应用,全方位展示着创新的硬核“体质”,下好“先手棋”、勇闯“无人区”,南京持续孕育澎湃创新动能。

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发到南京BBIN BBIN宝盈集团(图3)

  南京在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持续发力,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等六大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新赛道。2023年,南京形成1个8000亿级和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江北新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成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民营经济是南京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一组数据更有说服力:民营科技企业占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比重为98.2%,占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为92.5%,占创新型领军企业的比重为56%,可以窥见,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活力源”。

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发到南京BBIN BBIN宝盈集团(图4)

  写好扶持科创企业这篇“大文章”,南京早已泼墨挥毫。一项创新之举是,依托全市新建成的18家科创服务驿站,每月按期举行“科技双周汇”品牌活动,一期一主题,从政策宣介到融资培训,再到企业路演,打通服务科创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推进“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发到南京BBIN BBIN宝盈集团(图5)

  修订后的《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下文简称《条例》)已于3月1日正式实施,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提供支撑。

  据悉,这是1995年该《条例》施行以来首次“大修”。《条例》共十章七十四条,围绕服务地方发展的战略目标,强化结果导向的科学研究,聚焦产业科技的创新引领,突出科技人才的支撑作用,注重科技创新合作和开放,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旨在形成从目标锚定、路径选择、要素支撑到生态培育的闭环。

  不难发现,作为江苏省至今唯一获批的国家级科创改革试验区,南京在科技体制改革上拥有更多探索空间,一系列创新要素将被串联起来,转化出更优质、更丰富的科技成果。

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发到南京BBIN BBIN宝盈集团(图6)

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发到南京BBIN BBIN宝盈集团(图7)

  2024年初,科技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与往年不同,今年报告首次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纳入评比,城市总数由97个增加至101个,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西安、苏州、合肥,南京位列第4。

  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指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城市。创新能力排名第四,南京这份底气从哪里来?

  2023年以来,南京加大创新投入,全面支持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持续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化推进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创新层级。

新中国第一号发明证书发到南京BBIN BBIN宝盈集团(图8)

  立足城市实情,遵循发展规律,厚植自立自强根基,一条科技创新的“南京路径”呼之欲出:加快布局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过程孵化链条,力争全市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获优秀数量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借助科技招商、企业创新积分应用等手段,持续打造产业品牌显著、产业特色鲜明、国际竞争力显著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聚焦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创新型产业集群,开展以产业龙头企业和高水平新研机构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建设……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预见,科技创新的浪潮,将在南京奔涌向前。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创新南京、南京市科学技术局、紫金山观察、南京发布、新华日报、央视财经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孙中元、南京江北新区、麒麟科创园、南化公司、视觉中国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