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 bbinBBIN bbinBBIN bbin9月12日,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美国还要扩大人工智能芯片与芯片制造设备的限制,前后不到1个月,疯狂出手“三次”,禁售的范围从手机芯片,扩展到超算、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领域,很奇怪!为什么“之前只针对芯片,频率也没这么高?最近范围扩大、频率也扩大了呢?
6月底,美国彭博社发布了一个统计数据,“2021年全球20家增速最快的芯片行业公司名单”,有19家来自中国,比2020年时多了11家,增长了137%。
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前五名都是中国的,前五名的分别是苏州国芯,增长338%,寒武纪、创耀科技、概伦电子,第五的是臻镭科技,增长也超过了99.1%,这五个不是我国芯片的“带头大哥”,龙头中芯国际在今年1季度的销售额增加了67%,远超了台积电和阿斯麦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换了你看到竞争对手如此快的赶超你会害怕吗?
苹果淘汰诺基亚只在一瞬间,这个梗还历历在目啊!换了你怎么办?尽一切可能打压对手是吧?换了我不这么干?
首先,我要告诉你一个答案,就是美国是不能彻底实现目的!而且是完全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就是因为现在全球经济陷入了衰退,导致整个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区间,各大厂商也纷纷开始削减订单,像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台积电,都要关闭光刻机了,去年花3000多都买不到的意法半导体的芯片,现在的价格已经跌到了600,整整跌去了80%,英伟达,还发布了今年盈利警告的公告,等等,要知道,西方国家的企业可都是“职业经理人”制度,他为了报表好看,可是会将投入压缩到极致的,而经理人的对手是谁?是股东,就是西方资本,他们目的是“盈利要分红,亏损就卖掉”而硬科技的研发是非常烧钱的,周期超长所以,现在的结论是:
第二,经理人迫于股东压力,会减少研发投入,更新迭代将进入慢周期,这意味着,给我们的时间更多了。
第三,你别看美国现在将日、韩和我国台湾的半导体生产企业,都给忽悠美国本土建厂去了,但以老美的本性,他们能那么顺利的拿到补贴吗?另外,2倍以上的人资成本,他们能受得了吗?穿着厚厚的防尘衣,7乘24小时的盯着光刻机,甚至,可能要军事化管理,美国工人愿意吗?
光是美国工会组织,就够他们“喝一壶”的!即使美国工会不给捣乱、能按期投产了,就这样的高成本。同样的芯片,我们卖200还有的赚,他们卖1000也亏本,而且芯片卖给谁去啊?中国消费了全球60%的芯片。然后你还要看看我国芯片产业的现状。很多人曾经质疑,说你投入这么多钱有啥效果。
我们已经投出了完备的芯片产业链!请点赞给祖国鼓掌。只不过呢?较行业最高水平还有点差距。我们还需要时间。
在芯片制造领域:中芯国际,也已经可以量产12纳米以上的芯片了,这俩领域的最高境界是3nm。
在晶圆生产领域可以量产12寸晶圆,在芯片的封装、测试和一些关键设备领域,虽然与最顶尖的技术还要落后1、2代。但已经全面国产化了。
比如,新能源汽车搭载的芯片方面,比亚迪,车规级的芯片,已经迭代到了6.0版本的高端制程技术,技术怎么领先就不说了,反正是很多国际上的头部汽车厂商争着采购他们的芯片,或者想获得这个技术,但是,他们不卖!留着自己用。
国内市场足够大!那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看看你能想通一点吗?我们如何突围?
首先,想彻底摆脱封锁,最根本的还是需要技术革新,比如,我国领先全球的量子通讯技术,能不能应用到芯片领域,并实现量产?
再比如,我么能不能像北极熊一样,用“晶体振荡器”技术来替代芯片呢?就是超高音速导弹使用的技术,就规避了缺芯的问题。
其次,可以“战略转移”;将竞争对手的“目光”转移到其他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自动驾驶、还有智慧城市等方面,这样就可以为半导体产业赢得发展时间。
最后,就是加强我们在14纳米以上芯片的话语权,其实,现在除手机,所有一切的,主流的消费电子产品14纳米足够用了,这级别的芯片我们早量产并完成产业链了,再告诉你,作为第一大消费市场,等我们14nm的国产化芯片都安装到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家居、穿戴设备、无人机、高铁、基站、智能机械等产品,也就是万物互联那一刻。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