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BBIN2025中国制造(国产芯片半导体要几年能夺回国内市场?中国制造2025完成时吗)

发布日期:2022-09-01 17:59 浏览次数:

  BBIN bbinBBIN bbinBBIN bbin对于半导体国产化,我们国家已经把它作为了一个国家战略来执行,由此可见国家及行业对这一方面的决心是非常巨大的,而且这在中兴、华为事件中,也给我们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中国制造2025》中对半导体国产化的要求:在2020年之前,90~32纳米工艺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0%,实现90纳米光刻机国产化,封测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0%。在2025年之前,20~14纳米工艺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0%,实现浸没式光刻机国产化。到2030年,实现18英寸工艺设备、EUV光刻机、封测设备的国产化。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讲,如果你同样对国产半导体发展感兴趣的线》的这一目标,首先,你要了解的一点是:咱们国产的半导体设备到底差在哪里?

  首先,半导体设备市场早就已经实现了专业化、全球化,而且第一轮淘汰赛早已经结束了,目前每个细分市场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家,比如光刻机领域ASML一家独大,韩国跟我国台湾半导体企业相对还好,但仍不及欧美企业,而我国大陆半导体行业起步太晚,这个时候作为新手加入半导体市场,所面临的的竞争压力是非常大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市场认可度问题。

  其次是半导体设备半导体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大,整个研产销链条较长,一般实力不够的企业很难以形成产业链闭环,一台设备从研发、样机开始,必须经过大量硅片通过等工艺试验,才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改型。这样的过程要重复多次,改型多次,才能最后定型。并且出厂前要经过马拉松试验,测算平均无故障时间等,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设备生产出来了因为技术不成熟、市场认可度不高,没人买账,这样半导体企业就很难实现资金回流,比如一台ASML的光刻机动辄就是4千万~5千万美元。一般企业耗不起啊。

  最后就是国内技术人才的问题,说实话这一方面我们跟欧美的差距并不大,包括设计、研发,我国都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关键还是在于如何才能尽快实现量产和迭代的问题,但话再说回来,以上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也都是人的问题,最终都是靠人去解决的,我们现在就亟需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人物。

  目前我们国家把半导体行业列入了发展计划当中,并且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这对提振国内半导体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历来我们国家对于重点行业,为了尽快提升行业地位,通常采用的都是兼并购的方式,实现核心技术的转移,虽然费钱,但收效也确实比较明显,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弯道超车。

  但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也不是没有弊端,因为钱花了、技术拿到了,怎么用?如何快速迭代?如果孵化出应用人才?这都是后续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半导体行业,就是“一代机器,一代设备”,一年甚至半年就要实现技术迭代,给予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窗口期太小了,稍不注意,我们拿到的就已经成了“过期”的技术,因此这种事情,一方面还是应该以培养国内半导体行业产业链为主,建立适合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土壤为根本,包括上下游企业、技术人才等等,另一方面也不拒绝通过收并购的方式快速获得行业尖端技术,但要注意这并不是万能神药,可以加速我国的半导体发展,绝非根本的推动力。

  以上就是我对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开发,欢迎大家交流讨论,喜欢的话点个赞吧~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模板演示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