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半导体#,中场休息?】自从2019年刮起了国产替代的东风,半导体产业就一路狂飙。
但在今年,行业内不少公司纷纷选择减产,出现砍单现象,芯片价格暴跌,比如意法半导体L9369-TR型芯片的价格一度从3500元左右跌至数百元。
有投资人表示,前两年投了太多的半导体公司,今年已经基本不考虑,“估值太高了”。
8月29日,科创板半导体新股恒烁股份上市即破发,开盘一度跌超25%。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不少半导体新股都出现了上市破发的现象。
但在今年,行业内不少公司纷纷选择减产,出现砍单现象,芯片价格暴跌,比如意法半导体L9369-TR型芯片的价格一度从3500元左右跌至数百元。
受外部因素影响,我国对半导体全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重视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各类政策频出,支持和引导国内半导体行业发展,推动完善我国半导体产业链布局。
国产替代成为了我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行业潜力也将被进一步激发。国内半导体行业的优秀企业也将从中获益。
从需求端看,根据世界半导体贸易协会(WSTS)统计,以2021年的数据看,全球半导体规模大概在5599亿美金,而我国是1925亿美金,占全球份额的35%。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对半导体的需求仍非常巨大。一方面进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全球跟电子设备、硬件相关的很多代工产业都在向国内转移。同时,国内的计算机、笔记本、汽车、家电等品牌在不断崛起,而且逐渐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品牌,国货日益盛行。而这些电子类产品或科技类产品对半导体的需求非常旺盛,两个原因叠加,将会对国内半导体产业产生比较长期的驱动。
但从供给端看,海外龙头企业仍占据垄断地位,我国的半导体行业自给率仍相对较低。“根据CSET等报告,半导体行业的产业链很长,具体细分领域中,EDA领域我国的市占率不足1%,远低于美国的96%;核心IP、晶圆、设备、IDM等环节我们的市占率大概在9%附近;即使是我们较有优势的封测环节的市占率也只有21%,而且国内的供给相对来说还较为低端。这其中供需之间的差距以及产业升级过程中向更高端方向发展的诉求,将会是国内半导体行业长期发展的空间和成长潜力。”
整体来看,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波动只是短期因素,真正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长期因素其实是国产化趋势。“我国正处在半导体产业第三次转移的浪潮中,国产化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方向,而这也为国内的半导体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
手机咱们用得最多,从大哥大到现在智能机的确是进步了很多。最近我却觉得它成了枷锁。它不停要求我们在它面前保持,让我们变成了不再自由更没有隐私的囚徒。这只是一个点而已,其他科技也是一样,也许要求得更多。
半导体芯片今年在先进制程的消费类领域出现需求萎缩价格下跌的趋势,但是在非先进制程的芯片领域并没有出现,尤其是在功率芯片碳化硅领域依旧处于紧俏阶段。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正处于产业链国产化的前夜,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都是风口,这个时候说国产半导体会重洗洗牌为时过早。
国产化替代从全产业链来说都没有实现,国产替代是一个历史机遇,现在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代,洗牌可能还要过很多年。
在很多人看来,美国提出终端华为企业的芯片供应,这一举措来得有些突然,毕竟华为与美国相关芯片供应企业合作多年。
但是在芯片专家看来,美国的这一举措是可以预料的,毕竟早些年美国用同样的操作,对我国中兴企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如今美国再次利用芯片对华为出手,此次真正的唤起了中国芯片行业的崛起。
中国企业真正地认识到了芯片自主的重要性,从芯片的研发生产,再到相关材料的加工制造,开启了国产芯片的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我国半导体领域再传突破,称我国技术已经逼近世界一流水准,未来市场或将重新洗牌。
此次取得的重大突破是在硅晶圆片的生产领域,对于芯片大家已经十分熟悉,但是提到硅晶圆片依旧让很多外行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硅晶圆片就是芯片生产的重要组件,是用于集成电路的生产之中的。在芯片制造行业之中,对硅晶圆片这一组件的需求量是较大的。
但是由于技术的精确性不高,我国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概450亿个这种部件,其交易成本高达17亿美元。
这笔庞大的开销,也是影响我国芯片生产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半导体行业的一大隐患,国外技术也可能会一次威胁,阻碍我国技术的发展。如今在我国企业的努力下,我国已然具备了12英寸的硅晶圆片的制造工艺,这一成果在我国举办的半导体行业盛会之上展示,赢得了专家的一致认可。
有专家表示,这一成果的诞生,将改变我国在硅晶圆片市场的地位,原先我国是进口商,如今以此技术为基础,我国可以向国外有需求的企业提供产品,成为这一领域的出口国。
如今看来在我国专家团队的努力下,我国芯片领域面临的难题正在一个一个解决,或许赶超美国技术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但是中国已经停止芯片依赖,走向独立自主,这就是值得肯定的。
就像面板,在京东方等企业的突破下,造成的世界性洗牌,甚至韩企的最终退出。
特别是制造环节,中低端制造中国的规模越来越大,中高端在设备材料上不断突破,国产替代越来越强烈。
未来不仅仅是洗牌,而是欧美高端产业殖民的惨败,超级大国的日渐衰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BBIN bbinBBIN bbinBBIN bbin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