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资讯

公司资讯

Company information

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s

常见问题

Common Problem

美国加码BBIN高端芯片出口限制

发布日期:2022-09-03 02:43 浏览次数:

  BBIN bbinBBIN bbin美东时间8月31日(周三),图形处理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发布公告,该公司已收到美国官方通知,若对中国(含中国香港)和俄罗斯的客户出口两款高端GPU芯片——A100和H100,需要新的出口许可。对此,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美方不断滥用出口管制措施,限制半导体相关物项对华出口,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7月以来,美国先后对用于14nm以下先进制程芯片制造的设备和EDA软件实施对华出口管制,并于8月10日签署《芯片与科学法案》,从设备、芯片设计、晶圆代工、算力发展等关键环节加以限制。目前,中国大陆企业在晶圆制造方面积极扩产,设备、材料、EDA等领域不断有技术突破,但高端芯片制造仍处于发展初期,国产化率处于较低水平,替代空间广阔。本次受限的英伟达GPU产品综合性能与配套的算法组件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国内尚未有对标的硬件和系统产品实现商业化,国产AI算力领域自主替代重要性凸显。

  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缩写:GPU),又称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上做图像和图形相关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按照功能,GPU可分为图像处理GPU和通用GPU(GPGPU)。全球竞争格局来看,GPU市场仍为Intel、Nvidia和AMD三个海外巨头所垄断。根据Jon Peddie Research的统计,截至2022年1季度,Intel在全球PC端GPU出货量的市场份额达60%,并常年处于领先地位,Nvidia和AMD的市占率分别为21%和19%。

美国加码BBIN高端芯片出口限制(图1)

  全球GPU市场规模广阔,根据Verif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GPU行业市场规模为334.7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4773.7亿美元,2021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4.35%,保持高增长姿态。目前国产GPU厂商在性能和生态建设上较国际厂商仍存在较大差距,根据亿欧智库,我国国产GPU的市场占有率不足0.5%。随着在国产替代过程中的技术迭代和人才的流入,国内GPU公司新星不断涌现,未来国产GPU芯片与海外厂商的差距将不断缩小,GPU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中期视角而言,受消费电子终端需求疲软、以及过去两年投资的新产能逐步释放的影响,目前半导体行业的整体需求出现下滑。消费类市场砍单、下调出货预期等屡见不鲜,其中以智能手机产业链最为严重,PC端也不容乐观,目前“砍单潮”已从最初的消费电子终端厂商传导到晶圆生产和芯片封测等环节。全球半导体库存水位逐步提升,半导体景气进入下行周期。但同时,国内晶圆厂正在逆周期扩产中,粤芯、积塔、中芯绍兴等新厂产能在未来几年会陆续释放,预计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半导体设备资本开支增加0.9%。据测算,目前国内三座典型晶圆厂(长江存储、华虹无锡、华力集成)累计采购设备国产化率总体在17%左右,部分设备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率尚低。未来国产化率提升推动下,中国设备厂商仍有望维持远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速。

  估值来看,截止9月1日,中证全指半导体产品与设备指数(H30184)的PE为39,位于近十年10%左右的分位水平,分位数较低但PE值仍偏高,高于中证500(PE21.74)和沪深300(PE11.7),在行业整体景气下滑背景下,短期内估值性价比不高。

  总体而言,受全球高通胀导致的需求收缩、以及过去两年投资的新产能逐步释放的影响,芯片行业整体需求出现下滑,半导体景气进入下行周期。与此同时,中美新一轮对抗给国内半导体行业带来了新的事件性机会,在美国出口管制压力下,发展高端芯片制造、设备、材料等核心环节,避免“卡脖子”问题是未来中国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发展路线,相关领域国产化有望加速推进。

020-888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