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发展,已落户项目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等领域,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与此同时,青岛市在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在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招引和培育等方面也面临困难和挑战。青岛市政协委员、大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薛铮提出提案,打造“千亿计划”半导体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路线图,加快组建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深入推进集成电路半导体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此外,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薛铮表示,近年来,为鼓励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国务院先后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科技计划,推动国内自主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集成电路成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点领域,支持战略性前瞻性技术发展。
目前,随着青岛市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半导体产业方面实现较大突破。根据市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截至目前,青岛已落户项目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等领域,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链企业共111家。从区域分布看,基本形成以西海岸新区、崂山区、即墨区为核心,带动城阳区、莱西市、高新区等地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
但也要看到,青岛市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还比较缺乏,芯片制造开发与产业化关键技术体系尚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型领军企业数量较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招引和培育等方面仍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以及“一群一图”“一群一制”“一群一策”,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快速成长为1000亿级集群。支持大型骨干企业抢抓市场机遇,推动打造先进半导体千亿企业集团,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关键领域核心企业。
坚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重,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固链、补链、强链”行动,深入挖掘产业集群中的隐形冠军企业,形成以上市企业为引领,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为骨干,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企业梯队。遵循“小升规,规进高,高升精,精上市”企业梯队培育路线图,构建促进先进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梯队。
支持企事业单位建设一批国字号、省字号高端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建设一批面向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产业研究院,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打造“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支持在先进芯片、技术、装备等“卡脖子”关键领域加快实施国产化替代研发。
聚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需要,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支持产业集群优势企业和“链主”企业研发智能生产系统解决方案,开展智能制造多场景、全链条、深层次应用示范,带动上下游企业智能化升级。加快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采用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智能工厂,培育若干家具有示范效应的“灯塔工厂”。
细化产业(区域)准入政策,对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和项目实行审慎包容的产业(区域)准入、监管政策。对关键战略性集成电路及先进半导体企业,在产业定位、项目落地、政策扶持等方面放宽行业限制。对省市重点发展的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化项目,优先列入省市重点建设工程、省市重点制造业等项目计划,在用地、能耗、排放指标、资金及项目配套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加大对半导体产业链重点企业、补链企业认定、加大应用奖励和首批次应用示范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区市联动机制,强化对半导体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重点项目的专项支持。
围绕青岛市半导体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大力实施“鲲鹏行动”计划,大力引进一批国际顶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大力实施新材料青年英才集聚行动,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支持。加强半导体领域工匠培育,启动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新型蓝领队伍。面向产业需求,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集成电路+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