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据evertiq报道,全球知名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了初步数据,2022年全球半导体收入增长1.1%,达到6017亿美元,高于2021年的5950亿美元。前25大半导体供应商在2022年总收入增长2.8%,占市场份额的77.5%。Gartner副总裁分析师Andrew Norwood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2022年初,许多半导体设备短缺,导致交货时间延长和价格上涨,许多终端市场的电子设备产量减少。因此,OEM们开始通过囤积芯片库存来对冲短缺,”Andrew Norwood继续解释说,到2022年下半年,高通胀压力、利率上升、能源成本增加对许多全球供应链产生了影响,导致全球经济显着放缓。随着消费者开始削减支出,导致对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需求下降,然后企业开始做同样的事情,为全球经济衰退做准备——所有这些都对半导体行业的增长产生了影响。
内存和NAND闪存销量的下降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英特尔以9.7%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二位。由于消费PC市场的显著低迷,以及x86处理器业务的激烈竞争,公司的销售额下降了19.5%。
高通与美光科技在排名中互换位置,AMD从第10位跃升至第7位。联发科从去年的第7名跌至第9名。前10名中的一家新公司是苹果,该公司在前一年还差点跻身榜单(见下图)。
2022年表现最差的设备类别是内存,收入下降10%,约占半导体销售额的25%。到2022年年中,内存市场已经显示出需求严重下降的迹象。尽管2022年非内存收入总体增长了5.3%,但不同设备类别之间的性能差异很大。模拟器件增长了19%,紧随其后的是分立器件,从2021年起增长了15%。
集微网消息 据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最新报告,2022年第四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较去年同期萎缩17%,而全年出货量则是减11%,低于12亿部。
去年第四季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年减17%,较第二季及第三季的跌幅有所扩大。2022年全年出货量则下跌11%至不到12亿部。
Canalys 研究分析师Runar Bjørhovde表示,智能型手机供应商去年一整年都在困难的总体经济环境中苦苦挣扎。去年第四季表现是10年来最糟糕的年度。渠道商在第四季对于接收新库存非常谨慎,导致第四季出货量较低。展望2023年,Canalys 研究分析师Le Xuan Chiew表示,供应商将谨慎对待2023年,优先考虑盈利能力并保护市占率。供应商也正致力于削减成本以适应新的市场情况。同时,与渠道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在严峻环境下保护市占率非常重要。
Canalys预测,2023年智能手机市场将持平,市场情况仍将严峻。虽然通膨压力逐渐缓解,但升息、经济放缓和就业市场紧俏的影响将限制市场潜力。
各品牌来看,苹果在去年第四季重新夺回了龙头宝座,实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季度市占率,达到25%。三星电子 (Samsung) 以 20% 的市占率位居第二。小米的市占率尽管在第四季下降至 11%,但仍位居第三。OPPO和vivo紧随其后,市占率分别为10%和8%。
研究机构TrendForce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供应链库存消化缓慢,客户持续降低投片量,预估2023年晶圆代工产值将年减4%。日前台积电总裁魏哲家在谈及今年半导体景气度时也表示,目前看待2023年全年除存储之外半导体产业将下滑4%,晶圆代工产业则下滑3%。
TrendForce认为,地缘政治风险促使供应链持续转移,IC设计厂陆续预备降低产品在中国大陆厂生产的比重。转单效应将于2023年下半年逐渐发酵,2024年后更为明显,晶圆代工供需情况会逐渐倾向地区性发展,此将导致晶圆代工厂下半年产能利用率分歧,产能复苏的情形除了取决于客户库存水位及传统旺季因素外,供应链分配效应亦值得关注。
。据统计,近年来全球将共有超过20座晶圆厂新建计划,包含中国台湾5座、美国5座、中国大陆6座、欧洲4座、日韩及新加坡4座。
SEMI在其季度《世界晶圆厂预测报告》中也表明,预计全球半导体行业将在2021至2023年间建设84座大规模芯片制造工厂,并5000多亿美元。增长预期包括今年开始建设的33家新工厂和预计2023年将新增的28家工厂。
集微网消息,CINNO Research在最新报告中指出,预计2022年全球整体面板出货面积同比下降7%,出货量同比下降超过8%,叠加面板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预计2022年全球面板企业产值同比下滑23%。展望2023年,CINNO Research认为消费电子终端需求仍难以出现明显的复苏,面板供过于求的挑战依然存在。2023年全球面板出货量将保持小幅下降趋势,预计2023年全球面板产值将与2022年相当。
关于面板行业何时能回温,友达董事长彭双浪曾表示,面板产业确实已到谷底,且这波是L型直接下来,虽然谷底延续多长还很难说,但未来反弹已是可期待,至于反弹速度与时间,还要视近期库存调整速度。群创总经理杨柱祥则认为今年第二季审慎乐观,第三季可望迎接旺季。
集微网消息,据MoneyDJ报道,美国经济咨商局(The ConferenceBoard)近日公布,2022年11月至12月期间针对1131位不具名全球企业高层(含670位CEO),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美国、欧洲地区受访CEO当中,过半数预期经济成长率将在2023年底或2024年年中开始转正。美国受访CEO认为,2023年影响自家企业营运的五大外部因素依序为经济衰退、通货膨胀、人力短缺、较高的借款成本、供应链冲击;因应景气趋缓,这部分人认为当务之急是“加速创新与数位转型”,“冻结聘雇或减少人力“名列第七顺位。为了确保未来2-3年的运营成长,美国受访CEO点名“数位转型”为首要项目,“增聘人力”名列第五顺位。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本周公布的“2023年全美百大最佳工作排行榜”,软件开发人员名列第一,2021年年薪中位数为120730美元。
此前,美国经济咨商局指出,全球经济衰退并非2023年基线假设情境,但风险依旧偏向下行。据了解,业界预估2023年GDP成长为2.1%,或将创下2001年以来倒数第三增幅。不过机构认为,2024年全球经济可能温和回升,因为疫情复苏已完成,各国央行在抑制通胀后将停止升息,甚至开始降息。
集微网消息,根据最新数据和估计,电动汽车销量去年突破了全球里程碑,市场份额首次达到10%左右,主要受中国和欧洲强劲增长的推动。虽然电动汽车在美国的汽车销量中仍只占一小部分,但在欧洲和中国,它们在整个市场中的份额正变得越来越大,而且随着技术成为主流,它们对当地汽车市场的命运的影响越来越大。据《华尔街日报》1月16日报道,电动汽车销量的激增,也与饱受经济忧虑、通货膨胀和生产中断之苦的更广泛的汽车市场形成鲜明对比。
根据跟踪汽车销售的研究机构LMCAutomotive和初步研究,全球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总计约为780万辆,比上一年增长了68%。
大众汽车公司中国业务负责人拉尔夫·布兰德斯塔特(Ralf Brandstätter)周五对记者表示,电动汽车将继续快速扩张,随着插电式汽车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中国可能很快就会达到传统汽车销量开始永久下降的地步。
“去年,我们在中国售出的每四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插电式汽车,今年将有三分之一是插电式汽车,”布兰德斯塔特先生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临界点,但我们预计会在2025年到2030年之间达到临界点。”
根据数据,结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插入电源为电池充电但也装有小型内燃机),去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的份额上升至总销量的20.3%。
美国在推出电动汽车方面落后于中国和欧洲,但去年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售出了807,180辆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的份额从前一年的3.2%上升到所有汽车销量的5.8%。特斯拉仍然是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但传统汽车制造商正在通过推出新的电动车型来缩短其领先优势。根据德国汽车制造商协会VDA的数据,在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去年电动汽车占新车产量的25%。12月,该国销售的电动汽车数量超过了传统汽车。
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Bayerische Motoren WerkeAG是去年在整体销量下滑的情况下,感觉到插电式车型销量上升的众多制造商之一。宝马新车总销量下降5%,但去年电动汽车销量翻了一番多。“我们有信心明年可以重演这一成功,因为我们对全电动车型的订单积压持续高涨,”宝马销售主管Pieter Nota本月在评论电动车型销量增长时表示。
欧洲销量最大的制造商大众周四表示,去年新车总销量下降7%至830万辆,但电动汽车销量增长26%至572100辆。销售数据涵盖了该公司众多稳定的品牌,包括大众、跑车制造商保时捷、豪华车品牌奥迪以及乘用车品牌斯柯达和西雅特。
其他制造商也报告了类似的差异,电动汽车销量强劲增长——部分原因是除市场领导者特斯拉公司外,还有更多车型可供选择——而传统汽车销量疲软或下滑。福特汽车公司、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和宝马均表示,它们的电动汽车销量在2022年翻了一番以上,而它们的汽车总销量却下降了。
为了满足欧盟排放法规,欧洲汽车制造商将电动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重点放在国内市场。他们还从去年开始更积极地在其他主要市场(尤其是中国和美国)拓展电动汽车业务。
在去年占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约三分之二的中国,国内制造商正在超越传统的西方汽车制造商,并开始向欧洲和美国扩张。
根据德国汽车研究集团汽车管理中心主任Stefan Bratzel发表的一项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特斯拉在全电动汽车销量全球制造商排名中保持领先地位,其次是比亚迪公司和上汽集团以及大众集团旗下的品牌。
在美国,按销量计算,福特是第二大电动汽车制造商,其次是现代汽车公司及其子公司起亚公司。与此同时,通用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去年在美国失去了电动汽车市场份额。
与汽油动力汽车相比,俄乌冲突之后后欧洲电价上涨也削弱了电动汽车的吸引力。
德国在去年12月见证了电动汽车购买量激增,因为消费者在今年削减政府激励措施之前急于利用政府激励措施。自1月1日起,政府对购买上市价格高达40000欧元(约合43,000美元)的电动汽车的补贴从之前的6,000欧元降至4,500欧元。在过去的几年里,汽车制造商,尤其是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一直在努力寻找计算机芯片等关键部件来维持生产与需求同步。供需之间的这种不匹配是汽车制造商去年在销售普遍疲软的情况下实现高利润的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疲软、供应链问题缓解和补贴枯竭,制造商可能会发现更难维持新车的高价,因为他们可能会追逐更少的购买客户。这可能会导致价格螺旋式下降,从而可能影响利润。
“未来一年的需求可能会减弱,”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汽车分析师彼得·福斯说,“疲软的经济将导致零售和商业消费者更加不愿意。供应有可能超过需求。”
集微网消息 随着零件短缺问题持续困扰汽车制造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Europ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ACEA)今天表示,欧洲去年新车挂牌数降至1993年来低点。法新社报道,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表示,去年8月以来销售虽攀升,但欧洲联盟(EU)整体年度汽车挂牌数却降4.6%,来到930万辆,创下30年来低点。
汽车产业步入艰困的第三年,2021年疫情爆发,迫使汽车制造厂和经销商关门,加上疫情导致供应链瓶颈,特别是在关键半导体,在疫情趋缓后,短缺情况仍未获改善。
德国是去年欧洲汽车销售唯一出现成长的国家,意大利新车挂牌数大减9.7%,法国则降7.8%,西班牙也下滑5.4%。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表示,去年最后几个月,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销售都呈现攀升。12月欧洲整体汽车销售同比增12.8%。
以年度来看,福斯汽车销售虽较前一年减少5.2%,仍以230万辆的销售成绩保持领先,市占率则持在25.1%。接下来是斯特兰蒂斯集团的180万辆,和前一年相比衰退14.1%;雷诺汽车销售则掉了4.3%,来到98.5万辆。
集微网消息,根据CINNO Research月度面板厂投产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国内液晶面板厂平均稼动率为73.2%,环比11月下滑2.5个百分点。其中,低世代线个百分点;高世代线.5/11高世代线个百分点。
受疫情管控影响,中国大陆LCD面板厂实际投产稼动率低于预期。2023年1月春节假期前后,部分面板厂安排产线岁修,叠加传统淡季影响,预计1月LCD面板产线稼动率会继续降低。
自2022年6月以来,主流的面板厂商为了促进供需平衡,阻止面板价格继续下降,都不约而同地释出减产策略。液晶面板厂商稼动率降幅不断下探,从20%到25%,再到30%以上,部分产线年风暴以来的低点。到2022年9月、10月,面板厂稼动率波动也很大,最低仅59%,最高达88%,迎合了一些节点急单的需求,但是面对低迷的消费电子市场,再加上明年第一季度是消费淡季,面板行业平均稼动率仍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2023年Q1,面板厂的标准动作将继续是通过稼动率来调整和稳定价格(在3-5%的区间,则价格Stay,若出现大幅下调6-10%,则相应上涨),静待市场需求的真正回温。全年来看,液晶面板厂可能不再有往年的返利政策。对于小规模面板厂,上半年将是生存关键期。
集微网消息,CINNO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或约2.55亿部,同比下降19%,创下2015年以来最差年度销量成绩,8年内将首次跌破3亿部。
2022年,对于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而言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各季度销量同比均呈现负增长,跌幅14%-21%之间。CINNO Research预测,2023年预计短期内疫情的影响将持续抑制消费需求,影响将持续贯穿2023年上半年,2023年下半年情况或将逐步好转。报告指出,在过去一年中,苹果站稳国内市场第一,荣耀跃居第二。苹果自去年第四季度重回国内第一之后在高端市场持续发力,站稳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OV市场表现疲软,市场份额急剧下滑,由年度销量第一和第二的位置跌至第三和第四;而荣耀市场表现稳定,跃居国内第二,持续抢占OV中低端市场份额,Top6品牌中,销量及市场份额均上升较大。
2022年中国市场5G智能机销量占比84%,5G手机或将成为主流。2022年中国5G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2022年上市的智能手机新机中5G智能机占比85%,与去年相当。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5G智能机渗透率96%。
集微网消息,市场研究机构Omdia最新数据显示,索尼持续稳坐全球图像传感器(CIS)市场龙头,2022年第三季度销售额达到24.42亿美元,市场占比高达51.6%,与占比15.6%的第二名三星差距进一步拉大。第三至五名则分别为豪威科技、安森美、格科微电子,市占率分别为9.7%、7%与4%。三星去年第三季度销售额达到7.4亿美元,低于前几个季度的8~9亿美元,索尼因为连续获得小米12S Ultra等机型的订单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最新的小米13 Pro延续了小米12S Ultra上超强口碑的徕卡影像,并且采用了索尼最新的IMX 989传感器。
2021 年,三星CIS市场份额还达到为29%,而索尼则为46%。在2022年中,索尼进一步拉大与第二名之间的差距,Omdia认为这一趋势将不断延续下去,尤其索尼即将为苹果iPhone 15系列供应CIS,有望扩大其领先优势。
深度分析:中国军方拒绝接美国军方电线个国家免费医疗,14亿人口的中国,还要多久
湖南,一女子因夫妻冷战,于是带娃返回娘家,万万没想到,丈夫随后将她11年的家当全部邮回了娘家!
法国大罢工反对延迟退休!我国2023年养老金上涨:满65岁统一发6000?三类人值得尊重!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