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 bbinBBIN bbinBBIN bbin树欲静而风不止,又有大事件发生,上周四,美国宣布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GPU高端软件,我们知道影响消费电子最重要的是处理器芯片,处理器主要分为CPU和GPU,CPU主要功能是计算和逻辑,GPU主要是图像和渲染。
英伟达在GPU独立显示领域占据80%市场,独步天下,这次美国禁止出口对英伟达造成重创,股价应声大跌8%。但危中有机,这一消息对国内图像自主芯片反是重大利好。
今天就把半导体产业链给大家做一个深度科普,并帮助大家把握半导体产业链自主替代各个环节国内龙头。这堂课希望大家认真听,相信可以帮助你把握下半年最大热点芯片国产替代的主要机会。
在说中国半导体能否崛起之前,先讲一讲半导体到底是什么东西,今天我们把计算机芯片讲个究竟,看看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和人类最伟大的理论之间是什么连带关系。
世界上的物体从导电性能来讲,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这很好理解,但半导体就相对难以理解。有时能导电有时不能。
像导体这种直男性格是没啥好折腾的,所以变化不大,而绝缘体又极端内向,变化也非常小,只有半导体这种暧暧昧昧的性格最容易搞事情,所以与电子设备相关的如芯片,显示屏等,基本都属于半导体产业。
半导体基础原料是硅,硅是不导电的,但在它里面掺入一些像铜和镍的杂质,它的导电性能就可能增加,科学家正是利用硅材料导电功能可以切换的特点,做出了二十世纪科技的集大成者——芯片。硅原料是地球上储量最丰富最廉价的沙子,但是利用硅成就了这个星球的科技之巅:芯片,从沙子到芯片,科技最佳逆袭奖颁给他,可以说实至名归。
半导体产业也可以说各个行业的心脏,作用关键而且体量庞大,2022年全球半导体出货量将达到14053亿个。目前世界人口约为80亿,平均每人每年将购买176个半导体,总价约为80美元
近期海外半导体个股走势很低迷,原因就是全球半导体产业近期正处于下行周期。
这张图是半导体特有的硅周期走势,在最近20年,半导体行业每隔3-4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繁荣和萧条交替的“硅周期”。
从近二十年规律来讲,2020年开始的上升周期源自新冠疫情反而加大了对彩电,笔记本的需求猛增,但这种需求增长不会持续很久,因此市场一直预计半导体将在2022年底进入衰退,近期彩电,手机销售疲弱似乎也印证了这种判断。
但这种逻辑乐阳不很认同,很难相信疫情引发的突发需求会持续长达三年,而长达三年的芯片需求增长,乐阳认为更大的推动因素来自于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芯片需求爆发。
同时,我们不能局限于最近20年芯片的三年硅周期,把时间周期拉到足够长,才能看清芯片周期的真正面目。
这是1977年到2019年半导体销售增长图,为了更仔细看清,我们放大一些,从1980年到2000年这二十年,半导体销售快速增长,从不到100亿美元极速增长到1800亿美元,原因大家应该都清楚,就是计算机走进家庭大幅拉升了芯片的销售,这是芯片半导体第一次增长大周期。也是后无来者的最猛烈增长。
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半导体销售出现大幅回调,但很快V型反转,自2006年开始又进入第二次半导体增长大周期,这次是智能手机快速发展所推动,半导体产值从200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3千多亿,增长幅度远小于第一次半导体大周期。主要原因智能手机体量远小于第一轮的信息产业大爆发。
过去四十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半导体受行业供求关系变化影响,会不断出现3年左右的硅周期转换,同时经济周期的衰退会强化硅周期的调整节奏,但从长期来看,半导体芯片产业是一个增长快速的朝阳行业,人类对芯片的需求会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国正迎来第三次半导体周期大爆发,这是不容改变的时代大潮。我会写一份深度研究报告,把中国芯片国产替代各个环节的爆发机会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梳理,帮助大家把握住下半年最大的机会红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方留言,这个领域乐阳团队研究比较深入,我尽快写出,会让助理发给各位好朋友。
人类科技发展史的20年周期是很神奇的,自2020年开始,半导体很可能进入第三次增长大周期,增长推动力来自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紧随其后的VR,AR和人工智能也前景无限,每一个细分爆发增量都不小于手机行业,因此,乐阳认为已经开始的第三次半导体大周期介于前两次周期之间,虽然周期增幅不如第一次,毕竟那是从无到有,但会远强于第二次大周期。未来十年半导体销售增长会突破万亿美元。现在市场认为近两年销售增长是新冠引发的消费电子需求反弹,是完全低估了第三次大周期的巨大潜力。
所以虽然近几个月消费电子疲弱引发半导体销售出现下滑,同时全球加息引发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但在几大新兴产业爆发的指引下,这次萧条会低于大多人的预期,请记住,半导体产业已经进入了比肩第一次芯片暴发的新周期,在这种巨大潜力之下,对未来的迷惘短视只会错失良机。
更重要的是,国内芯片产业面临绝佳的国产替代周期,2021年中国进口芯片高达4000亿美元,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摆脱美国制约,坚定发展国产芯片自主替代都是不容置疑的国策。
有些人担心美国利用先发优势蛮横打压,又拉起四国芯片联盟,中国芯片产业能否顶住压力。
其实历史的大潮是任何人无法阻挡,芯片产业过去经过两次转移,第一次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转移到日本。第二次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韩国和台湾取代了日本的地位。
而现在半导体产业从韩国和台湾省转移到中国正在进行中,纵观半导体产业的迁移史,很容易判断,有没有贸易战,中国制造也必将挤出韩台高端电子的市场。
芯片产业需要的几大要素,强大的资本、积极的产业政策、优质人才供给等,中国远好于竞争对手,单说人才这一块,2021年国内有十几所大学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就是说从2024年开始,半导体专业毕业生就要大举杀向市场。以中国学生的勤奋,未来国内半导体人才源源不断。尤其是中国拥有无与伦比最大市场,这是抵御美国打击的最宝。
因此一个行业的变迁,国运的兴衰,根本不是个人或国力能够逆转的,无论美国打压与否,中国半导体产业都将快速崛起。芯片国产替代是今后行情一条主脉,我们要牢牢抓住核心受益龙头,尽享中国芯片产业崛起的红利。
肚子东西太多,简单一聊就刹不住闸,时间关系,我会写一份深度研究报告,把中国芯片国产替代各个环节的爆发机会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梳理,帮助大家把握住下半年最大的机会红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方留言,我尽快写出,会让助理发给各位好朋友。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