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这届大学生毕业季,小朋友们找工作的烦恼又多起来了。恰逢这几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很多,而企业校招人数相对却没有前几年多,今年要找到合意的工作是相当不容易的。正好有朋友孩子毕业来问我对半导体行业的看法,我想就写这篇短文分析一下。
我先说说我的结论,半导体行业是一个攻防兼备的行业,对于年轻人来说不算差,对于中年人还可以,对于老年人依然可以干的行业。
体制内公务员,现在人人都羡慕,但是入门门槛比较高(公考),职业晋级难度维度多(升到局级退休的寥寥无几),没有退出渠道,容错风险高(双规),只能一条道走到底,看上去做领导很光鲜,但我觉得坚持下来还真是挺难的。
医生、老师、律师这类职业,入门比较难,是要靠年资积累人脉、名声和技能,刚入职的年轻人很苦回报很少,只有坚持到中年以后才有机会出头,属于先苦后甜的职业。
那什么职业先甜后苦?青春饭的行业,比如演艺圈、体育、娱乐行业、某些服务业,当然还有互联网大厂,这些职业并不像教师和医生那样可以干到老,如果之前没有赚到足够的资本,后半辈子那就麻烦了。
其他的大部分行业,比如说制造业工厂、底层服务业、电商直播等等,就是个工作而已,可以说连能不能甜都谈不上,或者说不甜不苦,最差的当然是不甜还很苦,有一些专业哪怕是名校的都很难找到工作了,例如建筑设计。
体制外的人,职业全周期即一辈子都在一个公司工作,一直干到退休,不容易做到。当然,女士在这个问题上要好一些,因为女性一般50岁退休(干部55岁),男性则要统一到60岁才能退休。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讲,体制外的中年男人,背负的压力是最大的。在一般市场竞争行业里,从业者面临的变数相对较大。我的身边,不乏人到中年突然失业且一时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家闲着,或者栖身于以前根本瞧不上的行业的例子。
半导体行业这几年的波动随着疫情和地缘的影响,有点大起大落,之前的两三年间,半导体专业应届研究生炙手可热,一人难求。今年由于各种原因,半导体行业也出现了裁员潮,高校毕业生的求职也遇到了困难(但跟某些文科专业相比还是好很多的)。
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但这个过程也很长,人才的需求是持续而长期的。过去几年的行业井喷造成了现在的阵痛,这也是正常的周期特征,我觉得是暂时的。
据某媒体调查,2023年半导体平均月薪5.6万元,仅次于电脑及消费性电子制造业的平均月薪5.8万元,其上游IC设计师平均月薪9.9万元居冠,为半导体业烫金职务。看上市半导体公司的人均薪酬数据,都还是不错的。
也就是说只要能入行,大部分年轻人都能拿到高于社会平均标准的起薪,比大多数同龄人要Happy,除了某些互联网大厂、机构(其实今年也降下来了)不好比之外,半导体行业已经相当可以了。如果运气好上市说不定就财务自由了。
进芯片公司不一定需要半导体专业,微电子和集成电路虽然最对口,但是计算机专业、通讯工程专业、电子信息专业,甚至自动化专业都可以从事芯片设计。这些还只是技术研发岗位,半导体行业也需要大量运营、销售、市场、制造等岗位,在企业高速起步增长的阶段,其他各种专业其实都是需要的。
半导体产品的研发迭代周期是以N年为单位的,互联网是以天/周为单位,半导体所使用的开发工具和知识几十年都不会过时,而互联网几年就需要重新清空自己学习一堆新框架,所以互联网公司的技术研发岗位不给四十岁以上的人面试机会,也是有相当道理的。
半导体研发的工作也没有互联网这么卷,至少我没有听说有认识的芯片公司需要长期996,相对来说员工能够照顾到家庭和孩子。
有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在半导体行业是很受欢迎的。从现在各个HR的招聘信息和要求来看,3年芯片设计研发工作经验是起步,5年工作经验是优选。如果有10年甚至20年一线研发工作经验,那就是业内专家级别。
大部分体制外职业,哪怕是企业高管,退休就是结束了,像财务会计这类职业可能继续兼职做做,但收入不会太高。半导体行业却完全不同,不管是中国美国,半导体都是对老年再就业最友好的行业之一。
半导体教父张忠谋出生于1931年,54岁时离开美国回到台湾,两年后创办了台积电,直到87岁退休。
Lam Research是美国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之一,由创始人林杰屏在1980年创办,他在75岁的时候还创办了Multibeam Corporation,仍然活跃在微电子和纳米电子设备的制造、计算就硬件和软件、医疗设备以及能源基础设施业务。
著名的CIS芯片公司豪威科技(Omnivision),是在1995年创办,其创始人洪筱英是上交大55届,创业其时已经62岁了。
张汝京创办中芯国际的时候,是52岁,2018年4月创立中国首家CIDM(Commune IDM)公司—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时,他已经70岁了,这是他继世大半导体、中芯国际、LED研发制造领域、上海新昇之后的第五次创业。
中微半导体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60岁回国创办中微半导体,然后上了科创板,尹志尧现年77岁还在干。
科创板还有一家ASR翱捷的创始人戴保家,在48岁的时候回国创办锐迪科,然后在2015年的时候(59岁)创办了翱捷科技,在2022年1月14日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现年67岁。
这些人创业的时候,都已经五六十岁了,这在其他行业是不可想象的,也只有半导体和生物医药有这样的可能。
前一阵子逝世的日本半导体教父坂本幸雄,享年77岁,他在2019年加入了紫光集团,担任高级副总裁兼日本分公司CEO。2022年6月,坂本幸雄再次迎来了职业生涯的新挑战。他加入了由深圳国资100%控股的深圳市昇维旭技术有限公司(SwaySure),担任首席战略官,直到在岗位上鞠躬尽瘁。
现任中芯国际CEO梁孟松,曾担任台积电工程师、资深研发处长,现在已经73岁了,他在54岁跳槽三星,给台积电带来巨大损失,然后又在65岁来到中芯国际,在其率领团队的努力下,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就将中芯国际28纳米工艺良品率提升至85%以上。
我认识几位业内的朋友,都已过了法定退休的年纪,他们都还奋斗在半导体行业的前线,越老越吃香,这还真的不是个例。
不管做什么行业,技术和人脉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在人到中年之前,在把很多事情看明白之后,需要前瞻性地经营好自己,审时度势地“安排”自己的后路。无论如何,半导体行业还存在国产替代、政策扶持的红利,整个行业能看到至少三十年的红利期,我想对大部分人来说,已经足以栖息了。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