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强调硬科技和制造业核心的当下,半导体行业真的是一个风向标。现在问题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影响,根植于消费电子、工业和各行各业的半导体行业在主要机构的预测中,明年可能会收缩。像IC Insights还是相对乐观的—预估今年2022年半导体市场增长3%,达到6360亿美元;然后明年2023年则会下降 5%至6042亿美元,这已经是几家机构里面偏乐观的了。
目前来看由于通胀和能源成本上升,导致全球居民生活成本上升,消费者需求疲软。 因此消费信心下降直接传导到手机和PC上面,导致内存需求减少、内存库存膨胀以及DRAM和NAND闪存的平均售价(ASP)暴跌。根据2022年第四季度各家电子公司的展望,2022年下半年将比2022年上半年下降10%以上。 2022 年下半年的跌幅将是自2009年H1与2008年H2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下跌21%以来最大的半年跌幅。
从距离我们最近的Q4来看,全球范围内不管是内存和非内存公司,总体需求是在下滑的。而汽车增长的部分,是抵充了其他领域的下滑。汽车业务的价值,也可以凸显出来,在做手机和消费电子快速增长期,大家是看不上汽车的—要求高,事情还多,增长比较慢;但是它的业务特点确实很清楚,就是一门稳定的好生意。尤其是走向智能电动的新一代汽车,对半导体行业是张开了怀抱。
因此总体来看,随着明年汽车缺芯的缓解,汽车芯片还会是比较好的那部分。全球汽车的库存量,确实不算多,到了2023年加库存周期,对于汽车芯片的需求还会持续增加。
对资本开支这部分,之前很多机构都是很乐观的,特别是随着美国的Chip法案,带来了很多的计划。但是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英特尔和美光等公司正在审查其2023年的资本支出计划,IC Insights修改了其预测(2022年本来是增长+19% 1817亿美元),预计2023年该行业的支出将下降19%至1466亿美元,这是自2008-2009年全球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如下图所示。
在过去50年中,半导体市场仅在三年内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1975年、1985年和2001年。2023年机构预测基于以下假设:
● 2022和2023年不会出现全球经济衰退,没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事件发生。
如果上述任何假设未能实现,半导体的低迷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一整年,并导致年跌幅超过20%。
小结:由于半导体行业具备前置特性,所以说实话,这个行业一般而言对整个市场变化比较敏感的。所以关注这个领域,能动态反应整个经济未来的情况,当然终端需求也会层层传导,看起来市场策略确实需要将从最上游到下游的需求结合到一起综合来考虑。
虽说近期听到了不少来自媒体的有关半导体行业周期遇冷、过冬等偏消极的看法,但似乎在分析师看来,更多的是机会。
11月14日,沃伦·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披露的13F文件显示,该公司在三季度买入台积电(TSM)6006万股,价值41亿美元左右。
在方正证券科技首席分析师陈杭看来,美股的半导体板块见底了。他对媒体表示,巴菲特买入台积电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财务方面:台积电的ROE约为25%,毛利率60%,分红率3%,均为制造业公司的天花板。
壁垒方面:台积电与应用材料/ASML联合体的技术壁垒决定了全球科技树的根节点,其壁垒堪比苹果/微软的系统软件。
商业模式:台积电+苹果/台积电+AMD/台积电+英伟达联合体,是最近二十年科技行业最成功的典范,成为所有科技行业的“卖水人”,买入台积电等于买入了移动计算/HPC计算/AI计算。
产业周期:台积电最近一年跌幅60%,创近30年来最大跌幅,回顾过去7轮硅周期的最大跌幅也仅为39%,显然目前处于产业下行周期末端。
地缘风险:从地缘风险来看,台积电已经在美国建立fab备份,不仅在美新建工厂,而且将存量工厂转移到美国。
基于国产半导体行业,陈杭给出了三个基本面周期+五个情绪指标的研究体系。基本面周期包括基于库存的消费类半导体、基于产品的创新类半导体、基于国产替代的“抗美”半导体;情绪指标则包括跌幅、估值、美股跌幅与反弹、机构持仓、政策应对等方面。
结论是拐点已至,目前正是国产链条半导体的上行上台阶拐点,也是消费类芯片库存高位拐点,利空出尽的圆弧底拐点。
从消费类半导体来看,2022年四季度开始是库存高位拐点,尽管还要2-3个季度主动去库存,但2022年是前高后低,2023年是前低后高,预计2023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出现底部反转,同比环比将大幅改善,基本面差无可差的情况下,提前半年修复反弹。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资本市场对于半导体行业突然的“亢奋”,尤其是消费类半导体行业的数据依然低迷的情况下,资金博弈的都是预期。
截至11月14日,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已经从10月13日2089.82的低点大涨30%,进入技术性牛市。美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半导体公司如英伟达、阿斯麦、台积电等,股价也都触底大涨。
11月9日,封测大厂日月光宣布,10月合并营收641.71亿新台币,环比下滑3.7%,同比增长21.7%,创单月次高。累计今年前10月营收5576.26亿新台币,同比增长23.97%。Q4稼动率方面,公司预期整体稼动率约75%-80%。
SUMCO(胜高)8日公布第三季度财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至1162亿日圆,营业利益同比增长104%至302亿日圆,纯益同比增长92%至204亿日圆。公司表示,业绩提升主要来自数据中心及车用需求扩大,逻辑芯片与存储芯片用12寸晶圆需求持续高于供给,8寸晶圆产能持续满载,6寸以下晶圆供不应求趋缓。
11月10日,中芯国际发布2022年第四季指引称,第四季度,受手机、消费领域需求疲弱,叠加部分客户需要缓冲时间解读美国出口管制新规而带来的影响,销售收入预计环比下降13%到15%,毛利率在30%到32%之间。根据前三季度业绩和四季度指引中值,公司全年收入预计在73亿美元左右,同比增长约34%,毛利率预计在38%左右。全年资本支出计划从50亿美元上调为66亿美元。
11月11日,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依据市场长期需求进行中长期的资本开支规划,建设进度有可能根据市场变化、采购周期、成本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未来5-7年,公司有中芯深圳、中芯京城、中芯东方等总共约34万片12英寸新产线的建设项目。基于这些项目长远安排的原因,公司要支付长交期设备提前下单的预付款,因此今年全年资本支出从50亿美元上调为66亿美元。”
11月10日,华虹半导体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无锡第二次增资扩产的项目已在抓紧实施过程中,目前正在推进机台翻录和设备调试立项。“已有约55%机成了翻录。由于设备导入、工艺及设备立项等因素,这块产能预计明年二季度完全释放,主要聚焦五大特色工艺平台。”
综合上述多家国内外知名晶圆厂商近期表现及未来展望可知,日月光10月营收环比下滑但同比高速增长;SUMCO产品供不应求;中芯国际业绩受美国出口管制新规影响,但依然保持一定幅度增长,同时上调全年资本开支;华虹半导体抓紧扩产。
虽说近期听到了不少来自媒体的有关半导体行业周期遇冷、过冬等偏消极的看法,但似乎在分析师看来,更多的是机会。在产业界,不少半导体公司仍然在增加资本开支与扩产。
这次美国的半导体禁令,其实就类似于当年苏联把派到新中国的援华专家全部撤走。
别担心,照这么搞,寒冬一定会进一步加剧。这才刚开始呢。首先,断你的技术供应。从设备,软件工具到人才。你不是要搞高科技竞争吗? 不是自力更生吗? 可以的,从石器时代开始搞吧。没有设备,没有工具,没有人才,所有技术资料都对你封锁。等你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资金慢慢摸索出来自己的全系链条,你的技术已经落后别人一大截了。收回你的遥遥无期。毋庸讳言,以前中国的半导体和其他高科技的发展模式,基本就是抄,买,模仿。这个其实在现阶段科技研发能力低下,科技水平比较落后,处于追赶者的阶段,确实是正确的道路。如果静下心来搞个30年,技术水平逐渐上升,反超的机会会来的。 现在既不让你抄,也不让你买,模仿更不行,完全打断了你的发展节奏,怎么办? 会非常艰难。说九死一生绝不夸张。其次,断你的市场。真靠国内的消费力,能需要多少产品? 有很多其实是出口产品或者代工产品,国内生产国外购买。卡住不让你出口需要工业芯片的消费品,不允许外资产品选择国内工厂供货。直接卡死你的资金流向。让国家出钱养你一辈子。可能吗?很多行内人都很悲观,反而行外人乐观。也许就是里面战狼太多了,也不读书,基本就是个文盲或半文盲。真让这些人干,直接翻白眼,就是一张嘴。半导体行业这个寒冷的冬天有多可怕?市值6700亿的芯片大厂AMD在上日收盘时下跌近14%,至2020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也是官方对全球PC需求下滑的解释。另一家芯片巨头英特尔也表现不佳,该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9%,第三季度业绩将于10月底公布,但业界预计不会出现好的数据。外国媒体还透露,英特尔正计划进行大规模裁员,员工数量可能达到数千人。中游和下游产业,特别是服务器和智能电动汽车,将受到人工智能芯片供应中断和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受限的严重影响。华为感受到的寒意将在整个行业中再次显现。有人乐观地认为,这项禁令不一定是坏事,上游的国内设备制造商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从长远来看,这种乐观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必须支持。然而,在短期内,我们担心国内设备制造商对此无能为力。目前,日本国内晶圆厂设备的生产率仍然较低,该国仍然严重依赖进口,不仅是光刻设备,还有ALD、胶水涂层开发、镀铜和计量学。虽然有一些高度可替代的环节,但设备内部的一些关键部件还没有100%本地化。今后要买到使用国产芯片的高水平国产电子产品将更加困难,这使得华为的麒麟芯片在短期内复兴的可能性更小。即使麒麟芯片真的卷土重来,性能水平也可能落后几代,价格也可能更高。除了手机芯片外,备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卡车也将深受影响,包括高性能汽车和自动驾驶的芯片。当然,这些只是短期效应,从长远来看,我们可以持乐观态度。整个芯片产业链的本地化之举轰然而至。这个过程将是困难的,但由于超级大国的平息,终于达成了共识,大量的资源--人力、资本和政策--正被注入半导体行业。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黎明的时代。国内的半导体从业者必须团结起来,挽救真空,寻求真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一定会带来转机。对中国人民来说,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风险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和学习使用,不作为买卖指导。股市有风险,需谨慎。
人。从2019年开始,大陆集成电路行业招聘的应届生起薪开始超过台湾,这些人需要工作5年1W小时才能爆发出战斗力,让子弹飞一会儿
Copyright © 2012-2023 bbin 版权所有 备案号:吉ICP备2021005409号